清廉故事辑丨张鼎丞:立党为公 清正廉洁
发布时间:2024-05-06 供稿单位:办公室 动态浏览次数:154

一个革命者,身居高位,却永远把自己当作一名人民公仆,张鼎丞要求自己的子女自食其力,做一个普通劳动者,不能脱离群众。

立党为公  清正廉洁

张鼎丞

张鼎丞(1898—1981年),今龙岩市永定区金砂镇西田村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和卓越领导人之一。他从小追求进步,向往光明,一生坚持革命,为党为人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张鼎丞同志坚持真理,勇于实践,坚定信念,始终保持着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精神和共产主义战士的高风亮节。

以身作则  不搞特殊

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斗争中,张鼎丞处处以身作则,从不搞特殊化。他与战士只是职务上的分工,生活上和战斗上没有任何不同,有时,警卫员放哨或去执行任务,他便和机关的干部一起帮炊事员烧饭、洗衣;有时,他也和大家一样下山去背粮食。他对机关人员关心、体贴,经常在晚上起来查铺,帮助他们盖好被子。

1958年秋,张鼎丞在福建龙岩视察工作时,与当地群众一起收割稻子。

在艰苦的斗争生活中,张鼎丞患上了严重的脚气病,身体十分消瘦。有一次,陈茂辉等干部在河里洗澡时抓了两条鱼,放在火上烤干送给张鼎丞吃。张鼎丞则点了点人数,把鱼一块一块地分给大家吃,最后剩下鱼尾巴,他说:“这尾巴香,我吃了吧!”有个叫赖洪宝的战士正在患病,当张鼎丞把鱼放在他碗里时,他感动得哭了。张鼎丞就是这样与身边工作的同志同甘苦,共患难。

永定暴动遗址——金谷寺

1937年某日,张鼎丞从龙岩到南靖县科岭下斜村。村民们见到他一拥而上,帮着拿背包,提网兜。“张主席,您的网兜好沉啊!里头装的是什么?”当地干部王鼎荣一接过沉甸甸的网兜,看到用旧报纸包着的一大包东西便忍不住探问。张鼎丞诙谐地说道:“你打开看看,我是给你们送‘东风’来了。”大家七手八脚打开纸包一看,竟是一堆长短不一的铁钉。原来,张鼎丞担心科岭人民盖房缺铁钉,便从龙岩带来一大包。“好细心的张主席呀!”人们个个感动得热泪盈眶。

领导者的风范,深深地影响着整个革命队伍。在张鼎丞的带领下,同志们之间更加团结友爱、英勇奋斗。这是闽西南红军游击队能够战胜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最终组建成新四军第二支队北上抗日的根本保证。

克勤克俭  言传身教

张鼎丞长期身居领导职位,却一直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始终保持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本色。在生活上,他克勤克俭,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从不要求什么特殊照顾,总是低于组织上规定享受的生活标准。他没有自己的财产,办公桌、椅都是公家分配的。

张鼎丞穿的衬衣总是补了又补,他的警卫员实在看不下去,有一次,私下跟张鼎丞的妻子何素行商量,把自己穿旧的衬衣和张鼎丞调换,再把张鼎丞的衬衣拿去上缴。张鼎丞知道了,叫他一定拿回来。张鼎丞唯一一件比较好的衣服是接待外宾时穿的藏青色呢大衣,平时根本舍不得穿。张鼎丞的工资在那时算是比较高的,但是,他要资助在福建的大女儿,要帮助侄儿和家乡的亲属朋友,还要寄给有困难的老部下和工作人员。闽西经常有人去找他,他总是给予帮助,招待吃饭不说,还要买好车票,给些路费。这样一“分流”,他剩下的钱就很少了。

张鼎丞的家教非常严格,对小孩从不溺爱,总是教育他们不要有高人一等的想法,不能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从来不让小孩子有什么特殊。他说:“你们生长在高干家庭,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比别人特殊。要是说有,那就是在政治思想上的要求应当更严,在各方面都要起模范作用,如果躺在父亲的功劳簿上,肯定是没有出息的。只有靠自己勤奋学习和工作,才能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张鼎丞的大女儿张招娣,是他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的第一位夫人赖月华所生。赖月华为革命牺牲后,女儿由长汀乡下革命群众抚养长大,新中国成立后才回到张鼎丞身边。当时已十七八岁,张鼎丞送她上了小学后,鼓励她到北大荒支边。后来为照顾养母,张招娣回到了福建。之后,她一直在福建省机械科学研究院机关食堂当普通的炊事员,直到退休。张鼎丞从来没有因为女儿的事麻烦过当地领导,没有为女儿换个好一点的工作而找过人,也不让女儿以自己的名义去找人。他总是要求女儿听从组织的安排,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工人,做好工作。张招娣遵从父亲的教诲,从来不宣扬自己,不以父亲的高位而炫耀,总是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做好炊事工作。许多人不知道她是张鼎丞的女儿,这些都被所有知情人称道。

张鼎丞对其他小孩也是如此,要求他们自立,保持艰苦朴素的传统。大儿子泰山,经常穿的是经过改装的旧衣服,直到初中毕业,才有第一件白衬衫。公家车不让家人坐,这是张鼎丞的家规,谁也不得冒犯。

公仆本色 爱民为民

张鼎丞官做得不小,但他认为自己永远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办什么事,都应该首先想到人民群众,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人民谋利,使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他心里一直不忘人民,始终不渝地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

他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访贫问苦,倾听群众的呼声,收集干部的反映,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他还派秘书到自己的家乡锻炼,让其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参加生产的全过程,了解农村现状,并把群众在干什么,想什么,需要什么,写信告诉他。

农民的一粒米、一粒谷他都放在心上。张鼎丞刚接任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一次下乡时,因水稻成熟倒伏在田埂路上,人一走过,就会踩住谷穗或碰掉谷粒。张鼎丞一边提醒警卫员要小心,一边放慢脚步,弯下腰把倒伏的稻子小心翼翼扶起来才落脚走过去,并把掉在地上的谷粒拾起来。

张鼎丞只想着群众,从来不宣扬自己。1964年8月,永定暴动纪念馆的同志提出准备重建张鼎丞旧居,作为纪念馆。张鼎丞马上写一封长信,表示不同意。信中说:“我过去在金砂住过的房子,根本不应该考虑重建。过去就有人提过这个问题,我一直不同意。在旧社会里,做了官,就要在家乡买田置产,大兴土木,筑楼建房,修祠堂立碑石,所谓光宗耀祖。我们绝不能这样做。一个革命者应当全心全意为大多数人服务,而绝不可以为少数人服务,更不能为自己服务。现在农村的情况虽然比以往有很大的改善,但大多数地方还没有摆脱贫困,大多数人住房拥挤、简陋,如果把我的房子重建,会有什么影响?”“需要作为纪念的话,保留现在这个样子,立一个说明牌,说明原来的样子,说明怎样被国民党反动派破坏的,就可起到纪念的作用。”后来这房子一直都没有重修过。

张鼎丞在延安参加整风学习

清风点评

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张鼎丞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无私奉献,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清正廉洁。他对人民群众的爱,是那样广博,那样深切,不带有一丁点的私心。对子女的严格要求,与他毫无私心、一心为公、一心为人民的精神相一致。张鼎丞的人格力量和高风亮节,永远是后人学习的楷模。


来源:龙岩市纪委监委、永定区纪委监委

供稿:纪委办公室

集团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滨海大道999号